翻墙与科学上网指南

内容导航 隐藏

手机/电脑最简单的翻墙方法

最简单、适合新手的翻墙方法清单(手机 / 电脑通用):

1. 使用付费VPN(最省心)

  • 适合人群:不想折腾、希望即装即用。
  • 特点:下载官方App → 登录 → 一键连接。
  • 推荐设备支持:iOS、Android、Windows、macOS、甚至路由器。
  • 代表ExpressVPNAstrill12VPXSurfSharkNordVPN(这些在中国需要多试几条线路)。
  • 优点:省心、安全、跨平台。
  • 缺点:要付费,偶尔可能需要联系客服要最新节点。

参考:中国VPN翻墙软件推荐

2. 使用「机场 + 客户端」(更适合做技术的人)

  • 客户端:Clash / Clash Verge / Clash for Windows / Sing-box / Shadowrocket(iOS)。
  • 步骤
    1. 买一个“机场”(商家会给你节点订阅链接),参考优质商用机场推荐
    2. 在手机或电脑安装客户端。
    3. 导入订阅链接 → 一键连线。
  • 优点:速度快、价格比VPN更便宜、节点选择多。
  • 缺点:第一次配置要学习一下。

3. 浏览器自带VPN / 插件

  • 适合人群:只想偶尔看看外网,不在乎速度。
  • 方式
    • Opera 浏览器自带免费VPN。
    • Chrome/Firefox 可以装代理插件(配合机场节点)。
  • 优点:最简单,直接装浏览器用。
  • 缺点:不稳定、不能全局,限制较多。

4. 第三方工具 / 一键脚本

  • 适合人群:懂一点电脑操作。
  • 方式:自己买VPS → 一键搭建 V2Ray/Xray/SS。
  • 优点:完全掌控节点,稳定。
  • 缺点:学习成本高,维护麻烦。

机场节点 vs 商业VPN,哪个更适合?

1. 技术原理

  • 商业 VPN
    • 使用自家开发的 VPN 协议或基于 OpenVPN、WireGuard 等。
    • 通常是一键式客户端(App),上手简单。
    • 服务器多为传统数据中心 VPS,容易被识别和封锁。
  • 机场节点(科学上网机场)
    • 基于 Shadowsocks / V2Ray / Xray / Trojan / Hysteria / sing-box 等协议。
    • 支持多协议、多节点,常常绕过封锁效果更灵活。
    • 需要用第三方客户端(Clash、Sing-box、Shadowrocket 等)配置,稍微复杂。

2. 翻墙稳定性

  • 商业 VPN
    • 中国大陆环境下经常被大规模封锁,连不上时要等官方更新。
    • ExpressVPNAstrillVPN 算是少数还能保持一定可用性的。
  • 机场节点
    • 稳定性取决于机场主人的运营能力。
    • 优质机场会不断更新节点和协议,存活率比商业 VPN 高。
    • 小众、冷门节点更不容易被封。

3. 速度与体验

  • 商业 VPN
    • 因为用户量大,且线路多为普通 VPS → 国外,速度经常不佳。
    • 适合普通浏览、邮件、轻度使用,不太适合高需求用户。
  • 机场节点
    • 许多机场有 专线 / IPLC / BGP 优化线路,速度可媲美直连海外。
    • 更适合需要高速:YouTube 4K、Netflix、远程办公、AI 工具。

4. 隐私与安全

  • 商业 VPN
    • 知名 VPN(ExpressVPNAstrill)一般有 隐私政策、零日志承诺,在国际上有口碑。
    • 如果你关心隐私合规,商业 VPN 更保险。
  • 机场节点
    • 大多是个人或小团队运营,没有严格的隐私保障。
    • 机场主理论上可以查看你的流量。
    • 适合主要目标是「翻墙实用」,而不是极端隐私需求。

5. 价格

  • 商业 VPN
    • 一般 $8–15/月,年付有优惠。
    • 价格透明,但在中国大陆可用性并不稳定。
  • 机场节点
    • 范围很大:便宜的 10–20 元人民币/月就能用;
    • 高端 IPLC 专线可能上百元/月。
    • 性价比更灵活,选择空间大。

结论(怎么选?)

  • 如果你要 图省心、重视隐私合规、英文好商业 VPN(推荐 AstrillExpressVPN)。
  • 如果你要 稳定高速、主要是突破 GFW、追求性价比机场节点(配合 Clash、Sing-box 客户端)。
  • 混合策略:很多人会同时买一个商业 VPN(备份、隐私)+ 一个机场节点(日常高速使用)。

不同人群翻墙适用方案

1. 商务人士 / 跨国远程办公

  • 重点需求:稳定、隐私、企业合规、会议不卡顿
  • 推荐
    • 机场(中高端,专线/IEPL/IPLC) → 确保视频会议、远程桌面流畅
    • 商业 VPN(Astrill / ExpressVPN → 备用,处理对外业务时更合规

2. 留学生 / 海外工作者(在中国大陆)

  • 重点需求:学术资源、Google、邮件、视频流畅
  • 推荐
    • 机场(中等价位,支持 Netflix/Disney+) → 观看流媒体、查资料快
    • 商业 VPN 可作备用(大考/紧急情况时不怕机场挂了)

3. 开发者 / 科研人员

  • 重点需求:GitHub、Docker、API、AI 工具(ChatGPT、Claude 等)
  • 推荐
    • 机场(支持多协议:V2Ray/Trojan/Hysteria,延迟低)
    • 商业 VPN 一般速度不足,除非是 Astrill(但贵)

4. 普通用户 / 日常上网

  • 重点需求:刷推特、油管、聊天、轻度网课
  • 推荐
    • 便宜稳定的机场(月付 10–20 元) → 足够用
    • 如果完全不懂配置软件,直接选商业 VPN

5. 极度重视隐私 / 敏感用户

  • 重点需求:匿名性、零日志、合规保障
  • 推荐
    • 商业 VPN → 不记日志、欧洲公司监管
    • 机场不适合(风险在于机场主可监控流量)

如何翻墙才能保证隐私与安全?

要在翻墙时尽可能保证 隐私与安全,关键是兼顾 技术层面使用习惯。以下是系统化的建议:

选择可靠工具

  1. 优先考虑商业 VPN 或机场节点
    • 商业 VPN(如 ExpressVPNAstrill等)通常有更强的隐私政策,但在中国可能被封锁严重。
    • 机场节点(基于 Clash/Mihomo、V2Ray/Xray、Sing-box 等)更灵活,但隐私保护程度取决于机场主的信誉。
    • 避免免费 VPN/免费机场,因为大多存在日志泄露、流量注入广告、甚至窃取数据的风险。
  2. 协议选择
    • V2Ray/Xray + VMess/Trojan/Reality:较难被识别,隐蔽性强。
    • Shadowsocks + TLS:轻量快速,但已被识别较多。
    • WireGuard/OpenVPN + 混淆/套壳:适合正规商业 VPN,抗封锁性强。
  3. 设备支持
    • 手机、电脑建议用 Clash/Mihomosing-box 这类客户端,可以灵活切换配置。
    • 在路由器层面翻墙可提升全屋隐私,但风险是路由器性能可能不足。

隐私保护要点

  1. 零日志政策
    • 选用声誉良好的 VPN 服务商(如 Mullvad,不需要邮箱即可开账号),并注意他们是否接受独立审计。
    • 如果是机场,必须信任站长,否则你的浏览数据可能被记录。
  2. 支付方式
    • 尽量避免用支付宝、微信等实名支付。
    • 优先选择 加密货币(USDT/BTC/XMR)礼品卡
  3. 加密强度
    • 确认使用 AES-256ChaCha20 等安全加密算法。
    • 禁止明文传输,所有流量必须走 TLS 或 HTTPS。
  4. DNS 隐私
    • 使用 DoH(DNS over HTTPS)或 DoT(DNS over TLS),避免本地运营商劫持。
    • 例如配置 Cloudflare (1.1.1.1)、Google (8.8.8.8)、Quad9。

操作习惯

  1. 避免账号关联
    • 翻墙后不要用同一个谷歌账号同时登录敏感和日常用途,避免身份交叉。
    • 建议分开:一个账号日常使用,一个专门做敏感内容(肉身没翻墙不要冒险)。
  2. 系统安全
    • 浏览器用 Firefox + uBlock Origin + HTTPS Everywhere,减少指纹追踪。
    • 手机尽量避免安装来源不明的 VPN APP。
  3. 多层代理(多跳)
    • 例如 VPN → Tor → 网站,或 机场节点 → VPN,增加溯源难度。
    • 不过速度会大幅下降,适合高隐私需求场景。
  4. 避免敏感时期高调使用
    • 敏感日期(如“两会”、某些纪念日)封锁加强,建议低调少用。
    • 不要公开炫耀或分享你的节点。

额外建议

  • 测试 IP 泄露:访问 ipleak.netdnsleaktest.com 检查是否泄露真实 IP/DNS。
  • 分级使用:日常浏览用普通节点,高敏感操作才用最高安全的多跳或 Tor。
  • 更新工具:Clash、sing-box、VPN 客户端要保持最新版本,减少被识别风险。

科学上网与加密:为什么 TLS 和混淆很重要?

加密与混淆是科学上网的根本——如何在网络封锁和审查环境下,既能连上外网,又能尽量不被发现,保证上网者安全。

TLS 为什么重要?

TLS(Transport Layer Security)是互联网加密通信的基础协议,绝大多数 HTTPS 网站都依赖它。
在科学上网场景里,TLS 的作用主要有:

  • 加密内容:让防火墙和中间人无法直接看到你访问的具体网页内容(只能看到你连到哪个 IP,和使用的协议类型)。
  • 伪装成正常流量:TLS 流量和普通 HTTPS 流量几乎一样,不容易被直接识别为 VPN 或代理。
  • 防篡改、防窃听:保证数据传输的完整性,避免被中间人修改或注入。

举个例子:如果你用 Shadowsocks 而不开启 TLS,数据虽然加密,但传输模式依然可能有“特征”,GFW 可以通过流量指纹检测出来。而如果跑在 TLS 之上,就像“套了一层 HTTPS 外壳”,更自然。

混淆(Obfuscation)为什么重要?

混淆的目标是 掩盖你正在使用代理/VPN,让流量看起来像正常的 HTTPS、WebSocket、视频流量等。

  • 绕过深度包检测(DPI):GFW 不仅看 IP 和端口,还会分析流量模式。比如 OpenVPN 的握手很有特征,很容易被识别。
  • 隐藏协议特征:通过混淆插件(如 Shadowsocks-OBFS、V2Ray 的 WebSocket+TLS、Xray 的 XTLS Vision 等),让流量看起来像浏览网页或传视频。
  • 降低被封锁风险:如果没有混淆,代理服务器的特征容易被抓取并封禁;有混淆,就难以自动化识别。

比如:

  • 简单混淆:在数据包前加上一些 HTTP 头,伪装成“浏览器访问”。
  • 高级混淆:像 V2Ray 的 vless+xtls-rprx-vision,直接和真实网站流量混在一起,几乎无法区分。

TLS + 混淆 的组合意义

  • 仅有 TLS:安全性好,但仍可能被识别是“VPN流量”。
  • 仅有 混淆:可以躲避检测,但如果数据没加密,就容易被篡改或嗅探。
  • TLS + 混淆:才是现代科学上网的主流方式。例如 V2Ray 的 ws+tls 或 Trojan,几乎和普通网站无异。

IPV6对翻墙的影响

GFW 与 IPv6 支持

  • 中国的 IPv6 普及率已经在全球前列,教育网、移动、联通、电信都在推广 IPv6。
  • 但 GFW 也在同步支持 IPv6 封锁手段。换句话说,有 IPv6 的地方,防火长城一样能封
  • 常见的封锁手段(IP 封锁、SNI 检测、流量特征识别)都已经扩展到 IPv6。

所以,IPv6 并不是“天然免疫”。一旦你用的是被识别的 VPN/代理协议,IPv6 出口也会被拦。

对 VPN/代理协议的影响

  • 有些翻墙工具(如部分 Shadowsocks、V2Ray 配置)没有完全支持 IPv6,可能出现解析域名后走了 IPv6,结果被阻断。
  • 如果机场/节点服务商没有配置 IPv6 地址,用户侧开了 IPv6 反而可能导致连接失败。
  • 反之,一些新机场/商业 VPN 会专门利用 IPv6 地址,因为 GFW 在 IPv6 上的精细化封锁可能还没像 IPv4 那么彻底,有时能提高一点成功率。

绕过封锁的潜在机会

  • 部分运营商 IPv6 出口策略比 IPv4 宽松,可能导致偶尔 IPv6 更好连
  • 一些“冷门的 IPv6 地址段”可能还没被大规模拉黑,能短暂提高成功率。
  • IPv6 天然地址空间巨大,不像 IPv4 那样容易“一刀切全段封”,对机场来说有一定好处。

安全与隐私影响

  • IPv6 每台设备都可能有全球唯一的公网地址,这比 IPv4(NAT 后共享)更容易被追踪。
  • 翻墙时如果没处理好 IPv6 走向,可能出现 IPv4 走代理,IPv6 直连,导致 DNS/流量泄露。
  • 很多 VPN 客户端默认只处理 IPv4 流量,需要手动设置 block IPv6 leak 或在系统里禁用 IPv6。

翻墙场景下 IPv6 开关策略表

使用场景是否建议开启 IPv6操作建议
普通用户(使用常见商业 VPN:ExpressVPN、Surfshark、NordVPN 等)关闭在系统/路由器里关掉 IPv6,或在 VPN 设置里启用 “IPv6 Leak Protection”
使用“机场”节点(Shadowsocks / V2Ray / Trojan)视情况测试节点:能连就开,不能连就关。推荐先关 IPv6,确认机场支持再开
教育网/科研网 IPv6 出口建议尝试使用支持 IPv6 的代理工具,并确认 DNS 请求走代理
自建 VPS / 服务器翻墙建议开确保 VPS 配置了 IPv6,客户端启用 IPv6 转发
注重隐私 / 避免追踪关闭在系统中禁用 IPv6 或通过 VPN/代理统一处理
需要访问只支持 IPv6 的网站(如部分国外学术/实验站点)必须开在代理客户端开启 IPv6 转发,并保证 DNS 请求不泄漏

实际建议

  • 一般用户:如果 VPN/代理没有特别声明支持 IPv6,最好在系统里关闭 IPv6,以免泄露或连接失败。
  • 进阶用户:如果你用的是支持 IPv6 的节点(比如部分 Trojan/V2Ray 机场),可以开启 IPv6,有时更稳。
  • 机场运营方:利用 IPv6 的大地址空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被批量拉黑的风险。
  • Windows/Mac:网络设置里可以直接关闭 IPv6。
  • Android:部分 ROM 支持手动关闭 IPv6,或者通过 VPN App 设置。
  • iOS:不能直接关 IPv6,只能依赖 VPN App 是否屏蔽 IPv6 流量。
  • 路由器/OpenWrt:可以全局关闭 IPv6,或者仅允许走代理的 IPv6 流量。
  • 不会折腾 → 关 IPv6 更安全稳妥
  • 会折腾/用自建 VPS → IPv6 是额外通道,有时更好用

GFW 是如何封锁翻墙工具的?

GFW(中国的防火长城)封锁 VPN,主要依靠以下几种技术手段,通常是组合使用的:

1. IP 地址封锁

  • 已知的 VPN 服务器 IP 会被列入黑名单。
  • 用户一旦连接到这些 IP,就会直接被阻断,导致 VPN 无法连上。
  • 尤其是一些知名商业 VPN,官方节点常常被批量封锁。

2. 端口封锁

  • 常见 VPN 协议(如 OpenVPN 的 1194 端口、PPTP 的 1723 端口、L2TP 的 1701 端口)容易被封。
  • 一些高风险端口(如 443 上的非标准 TLS)也可能触发封锁。

3. 深度包检测(DPI, Deep Packet Inspection)

  • GFW 能分析流量的特征(握手包、加密特征)。
  • 常见的 VPN 协议有固定模式,比如 OpenVPN、Shadowsocks、WireGuard,都会留下流量特征。
  • 一旦识别出“可疑加密流量”,可能会触发限速、丢包、断流。

4. 主动探测

  • 当 GFW 怀疑某个服务器是 VPN 节点时,会主动模拟用户去连接它。
  • 如果服务器对探测流量有响应(比如返回握手),该 IP 就会被标记和封锁。
  • 这也是“机场节点”容易被封的原因。

5. 流量行为分析

  • 如果某个用户的流量长期表现出“全加密、非正常 HTTP/S 模式”,可能会被针对性阻断。
  • 例如:流量包大小规律、时延特征、长时间加密隧道。

6. 关键时期的集中封锁

  • 在两会、国庆、突发事件等敏感时期,封锁会更加严格。
  • 可能临时大规模阻断大部分 VPN/代理流量。

应对方式(VPN 服务商常用手段):

  • 伪装协议(如 Shadowsocks + obfs、V2Ray 的 VMess/VLESS、Trojan 模拟 HTTPS 流量)。
  • 使用 443 端口 + TLS 伪装,让流量看起来像正常的 HTTPS。
  • 动态 IP/域名(CDN、中转、域前置)避免固定节点被封。
  • 混淆工具(Obfuscation)让流量特征更接近普通网页浏览。

过去5年中国网络封锁情况的变化

过去 5 年(大约 2019–2024)中国 VPN 封锁的变化,可以从封锁强度、检测手段、常见受影响服务、用户应对方式几个方面来总结:

1. 总体趋势

  • 整体封锁趋紧:五年前(2019 左右),VPN 和代理尚有不少可用的“漏网之鱼”,常见的 Shadowsocks / V2Ray 节点、部分国际商业 VPN 都能稳定使用。
  • 到 2023–2024,封锁愈加系统化、智能化,尤其在重大政治事件、全国性会议、敏感日期前后,会出现大规模连锁性封锁。
  • 政策层面:官方对“未经批准的 VPN”一直是灰色甚至明确禁止的立场,企业级 VPN 需备案,而个人翻墙工具不断被清理。

2. 技术与封锁手段变化

  • 2019–2020:主要依赖 IP 封锁、DNS 污染、关键词过滤。大多数机场节点换 IP 就能恢复。
  • 2020–2021:开始普遍使用 主动探测(Active probing),例如检测 V2Ray、Shadowsocks 的握手特征。
  • 2021–2022:深度包检测(DPI)能力增强,常见的 TLS 特征(如 TLS1.3+ESNI)也被重点监控;一些流行的 VPN 协议(如 OpenVPN 默认配置)经常直接被封。
  • 2023–2024:越来越多使用 AI/机器学习流量识别,能够动态判断“加密但非 HTTPS 正常流量”;对 流量模式、包长度、时间特征的识别更精准。
  • 同时出现“分布式封锁”,即不同省市/运营商节点封锁策略不完全同步,但总体收紧。

3. 对常见服务的影响

  • 国际商业 VPNExpressVPNNordVPNSurfsharkStrongVPN 等,在中国的可用性逐年下降,需要不断更换混淆协议/备用服务器,用户反馈常见“今天能连,明天失效”。
  • 机场服务(基于 Shadowsocks、V2Ray、Trojan 等):前几年比较稳定,但近两年频繁出现节点批量失效,需要机场商家快速迭代协议(如 VLESS+XTLS、Reality、Hysteria2)。
  • 自建 VPS:自己搭建的 VPS 过去能长期稳定,如今除非深度混淆,裸跑 SS/V2Ray 很快就会被封 IP。

4. 用户应对方式

  • 协议升级:从早期的 Shadowsocks → V2Ray → Trojan → VLESS/Reality → Hysteria,几乎每两年一代。
  • 多样化手段:越来越多用户使用混淆流量伪装成正常 HTTPS/QUIC/HTTP3 流量,或走 Cloudflare CDN(中转)。
  • 商业 VPN 备胎:很多人保留多个服务(商业 VPN + 机场节点),以应对临时大规模封锁。
  • 设备端工具:Clash、sing-box、v2rayN 等客户端快速更新,以支持新协议和复杂路由。

5. 特殊时期现象

  • 敏感时期封锁更严:如“两会”、重大纪念日、国际会议前后,VPN 全面抽风甚至全线不可用。
  • 平时相对宽松:工作日或普通时期,仍有部分 VPN/机场能保持基本连通。

总结
过去 5 年中国 VPN 封锁逐步从“简单 IP+端口封锁”进化到“智能识别+动态封锁”,封锁手段越来越精细化、全国范围协同更快。用户只能不断升级协议、分散风险(多服务/多协议),才能维持较高的可用性。

中国大陆大事件/敏感时期网络封锁的规律

1. 时间规律

  • 政治敏感日子
    • 两会(3月)
    • 六四周年(6月初)
    • 十一国庆(10月1日前后)
    • 党代会、重大政策会议
    • 领导人出访或国际峰会
  • 社会突发事件
    • 群体性抗议、游行
    • 热点事故、灾难或群体性维权
    • 政治丑闻或爆料传播期
  • 国际热点
    • 香港、台湾选举
    • 国际会议(如奥运、G20、APEC)在中国举行时

2. 技术表现

  • VPN/代理封锁加强
    • 大量商用 VPN (ExpressVPN、NordVPN 等)出现掉线、连接困难
    • 机场节点(Shadowsocks、V2Ray、Trojan)稳定性骤降
    • IP段和常用端口被大面积封禁(443/80/常见代理端口)
  • 关键词与内容过滤加强
    • 微信、微博敏感词屏蔽增多
    • 搜索引擎结果被清空或指向官方内容
  • 网络异常
    • 严重丢包、访问国外网站延迟明显
    • 部分国际服务(如 Google Drive、Dropbox)短时完全阻断

3. 封锁节奏

  • 前置试探:事件前 1–2 周,会先有小范围封锁或连接不稳定,用来测试。
  • 高峰期强封锁:事件当天或前后 1–3 天,封锁最严重。
  • 逐步放松:事件过后数日到数周,逐渐恢复正常(但封掉的 IP 可能不会解封)。

4. 用户应对经验

  • 提前准备多条线路(机场/自建/备用 VPN)。
  • 使用多协议混淆(如 Trojan、V2Ray + TLS、XTLS、Reality)。
  • 避免依赖单一工具,特别是大牌 VPN,在敏感期容易被重点盯。
  • 关注 Telegram、Reddit 等社区获取最新可用节点。

科学上网未来:越来越难,还是有新突破?

未来 “稳定、低成本、人人可用”的科学上网会越来越难,但 “高成本、专业化、小众工具”依然能突破。这是一个不断博弈的过程,猫鼠游戏不会停止。

为什么会越来越难

  • 技术手段升级:中国的 GFW(防火长城)过去几年已经从简单的 IP 封锁、DNS 污染,进化到 主动探测、流量指纹识别、AI 辅助分析
  • VPN / 代理特征识别更强:TLS 指纹、流量包长特征、时序模式,都能被分析出来。常见 VPN(OpenVPN、IKEv2、Shadowsocks)容易被针对。
  • 法律与监管收紧:官方越来越强调“网络主权”,对 VPN 服务商和机场提供者的打击更频繁。

结果:过去“一个 VPN 用几年”的时代结束了,现在很多人发现工具寿命越来越短,需要不断换。

为什么仍有突破口

  • 协议演进
    • VLESS + XTLS / Reality:通过伪装成 HTTPS/QUIC 等正常流量,更难被检测。
    • Trojan / Trojan-Go:借用 TLS,几乎和正常网站访问无异。
    • WireGuard 混淆版:通过 UDP 伪装,性能更强。
  • 去中心化网络:IPFS、Nostr、区块链式分布式中继,可能在未来提供“不可封杀”的通信通道。
  • 商业节点 / 私有节点混合:机场越来越多使用“企业专线 + 动态端口 + CDN”来提升生存率。
  • 智能分流 / 动态混淆:clash/sing-box 等客户端,支持复杂规则,让流量更像正常用户上网。

可能的未来方向

  • 猫鼠游戏会长期存在:封锁手段和翻墙工具始终在迭代,永远不会有“完美工具”,也不会有“彻底封死”。
  • 成本提高:未来可能不是“有没有工具”,而是“代价多大”。对普通用户,门槛会越来越高(需要懂技术 / 花钱买机场)。
  • 突破点来自全球趋势:如果全球主流应用(比如 YouTube、Zoom、OpenAI)都需要更开放的网络,可能会迫使封锁策略在某些领域放松。
  • 隐私与匿名需求扩大:不仅是中国,全球对隐私和抗审查的需求上升,这会推动更多“抗封锁”的底层协议发展。

未来有潜力的科学上网技术清单

Reality 协议(VLESS + XTLS / Reality)

  • 原理:通过模仿正常的 HTTPS 流量(甚至是大型网站的 TLS 指纹),让审查系统无法区分真假流量。
  • 优势:伪装极强,目前被认为是最难检测的协议之一。
  • 趋势:预计未来 2–3 年仍会是机场主流。

Trojan / Trojan-Go

  • 原理:把代理流量完全伪装成 TLS 流量,就像正常访问一个 HTTPS 网站。
  • 优势:与真实网站流量几乎无异,难以区分。
  • 趋势:仍然有生命力,很多机场作为备用方案。

基于 QUIC/HTTP3 的代理

  • 原理:利用 QUIC 协议(UDP + TLS),在底层绕过 TCP 识别。
  • 优势:速度快、抗丢包,尤其适合移动网络。
  • 趋势:未来可能逐步普及,但需要更复杂的伪装。

混淆 + 动态分流技术(sing-box / clash meta)

  • 原理:自动改变流量特征(包长、时序、端口),让检测 AI 难以建模。
  • 优势:灵活度高,可以把代理流量“混”在正常应用流量里。
  • 趋势:客户端越来越智能化,未来可能普及 “一键切换伪装模式”

分布式 / 去中心化通信

  • 例子
    • IPFS(星际文件系统):内容寻址,无法轻易屏蔽。
    • Nostr:去中心化的社交/消息协议。
    • 区块链中继:通过区块链网络传递消息。
  • 趋势:目前小众,但可能成为“最后的避难所”,适合高风险人群。

企业级中转 / CDN 伪装

  • 原理:利用 Cloudflare、AWS、Azure、Google Cloud 等大厂的流量中转。
  • 优势:难以封锁,代价是成本高。
  • 趋势:机场会越来越依赖“CDN + 动态节点池”,普通用户直接配置会越来越难。

新型隐身代理

  • 例子:把代理流量藏在 视频通话、游戏协议、VoIP 里。
  • 优势:流量和正常应用完全混在一起。
  • 趋势:学术界已有研究,实用化还需要时间。

未来图景总结

  • 普通人:能用的工具会越来越“傻瓜化”,但稳定性要看付费和机场质量。
  • 技术人:会转向 Reality、QUIC、分布式工具。
  • 长期趋势:这是一场 GFW AI vs 翻墙工具 AI 的对抗,未来的工具可能都是 智能化、自动伪装 的。

不同国家的网络限制与使用体验

中国大陆

  • 限制程度:极高,世界上最严格的之一(防火长城 GFW)。
  • 特点
    • 屏蔽 Google、Facebook、YouTube、Twitter、WhatsApp 等海外主流服务。
    • VPN、代理工具经常被封锁,流量识别(DPI)很强。
  • VPN 体验
    • 商业 VPN(ExpressVPNAstrill12VPN 等)需不断更新线路,常有不稳定情况。
    • “机场节点”+ Clash/Mihomo 等工具更灵活。
    • 移动网络、酒店网络常比家用宽带更容易封锁。

俄罗斯

  • 限制程度:中等到高。
  • 特点
    • 政府会封禁 Telegram、部分新闻网站、反对派网站。
    • VPN 使用合法,但要求使用政府批准的 VPN(几乎没人用)。
  • VPN 体验
    • 主流商业 VPN 大多能用,但偶尔会被封。
    • 普通民众对 VPN 依赖度低于中国。

伊朗

  • 限制程度:极高,仅次于中国。
  • 特点
    • 严格屏蔽社交媒体(Facebook、Twitter、YouTube、Telegram、WhatsApp)。
    • VPN、代理大量被封,政府会定期抓捕出售 VPN 的人。
  • VPN 体验
    • 商业 VPN 成功率有限,Shadowsocks/V2Ray 更常用。
    • 用户常用多层代理,速度慢但必要。

土耳其

  • 限制程度:中等。
  • 特点
    • 敏感时期(政变、抗议)会临时封锁 Twitter、Facebook、YouTube。
    • 长期封锁维基百科(已解封)。
  • VPN 体验
    • 大多数 VPN 可正常使用。
    • 在封锁期间,VPN 成为唯一可用渠道,使用体验与中国/伊朗类似。

阿联酋 / 中东部分国家

  • 限制程度:中等到高。
  • 特点
    • 主要限制 Skype、WhatsApp 语音通话,保护本地电信运营商。
    • 社交媒体多数能用。
  • VPN 体验
    • VPN 在法律上灰色甚至违法(阿联酋有罚款规定)。
    • 技术封锁不如中国/伊朗强,但存在法律风险。

越南

  • 限制程度:中等。
  • 特点
    • 社交媒体开放,但政府会删除敏感内容。
    • 有“网络安全法”要求数据本地存储、审查。
  • VPN 体验
    • 技术上不封 VPN。
    • 一般用户能正常使用商业 VPN。

西方国家

  • 限制程度:低。
  • 特点
    • 几乎无政府层面封锁(例外:版权原因的地区限制)。
    • VPN 主要用于隐私保护、绕过地域限制(Netflix、BBC iPlayer)。
  • VPN 体验
    • 技术完全开放,体验最佳。
    • 法律允许,用户常用 VPN 来避免追踪或在公共 Wi-Fi 下保护隐私。

翻墙后可以做什么(按不同人群)?

学生 / 学习党

上班族 / 远程办公

跨境电商 / 外贸人

投资 / 理财人群

娱乐党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646人评论了“翻墙与科学上网指南”
  1. 一直以为Astrill早死了,原来在闷声发大财 …

    回复
    1. 发不发财不知道,但它确实是能用的,只是国内购买不是很方便。

      回复
  2. 买了熊猫VPN,挺好用的 … 感觉像SSR的操作风格 …

    回复
    1. 是的,底层技术可能不是VPN,而是SSR类似的加密代理,不过能用就行啊 🙂

      回复
  3. 之前发现过一个其他的翻墙方法唉,在https://2heng.xin/2017/09/19/pixiv/这儿介绍到的(内个NGINX),不知道这个的原理是什么啊?这里给架好的就一个网站,能不能广泛使用啊

    回复
    1. 赛风现在的意识形态也很极端,会自动打开某些网站。

      回复
    2. 就是把Nginx配置成https代理,因为https是普通网站加密协议,政府无法完全屏蔽,如果屏蔽绝大多数网站就访问不了了,所以作者可能假设这个方法可行。
      实际呢,不可行,因为低估了网络防火墙的侦测能力。而且你觉得这种方法对普通翻墙用户可行么?

      回复
  4. 楼主,你发的翻墙被请喝茶会受处罚是真的吗?我快毕业回国,以后到了国内还是要用翻墙工具啊,好慌 ~~~

    回复
    1. 勃勃大可不必,FB TW上面互相打架的阿三还少吗?

      不公开评论是因为没啥必要,事实证明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靠一天三变的民意治理国家才是最大的不幸。

      中华历代王朝就是这样的,我们的文化亦如此,民众让渡部分利益换取集权带领下的蓬勃发展,这不是所谓的强权逼迫或者压制,而是民众也选择了这样的方式。
      幅员辽阔,人口又多,大政府就像大心脏,在遇到极大的危机的时候能够最好的调动资源,疫情就是个最明显的例子。

      相反来说,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自愿放弃部分利益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长久更好的发展下去,如果哪个统治者没有做好在关键时刻保护国民,那么王朝覆灭也就是一朝一夕的事了。自有揭竿而起者后来居上,重新带领族群,许以美好生活的向往,然后再进行这样的一朝轮回。

      东西方实际上是文化的对抗,从我个人角度来看,我喜欢鬼佬的文化中的某一部分,但你让我彻底拥抱,我做不到。所谓的东方文化实际上是个大染缸,什么都可以装,什么都可以同化,一块布掉进了染缸里,它还是布,但已经被染色了。

      回复
    2. 这怎么说呢,你是不是跳着看我的文章的,个人翻墙不用紧张,只要你爱祖国爱人民,不要在国内网络上扩散翻墙软件就行了。

      回复
      1. 妈呀,先问下作者 *** VPN这个软件有了解吗? 可靠性如何?我用了半年不是很稳定,
        另外 作者就说了下国外的敌对,就炸了锅,可能是因为国外说话就跟放屁一样不值钱吧,连总统都能调侃; 国内真的需要权威/选择压制或被压制一方,不然为什么连讨论都上升到仇视敌对程度呢,我也几十岁人了,从来没听说过哪个人公开评论现领导人,想起一个成语, 噤若寒蝉

滚动至顶部